鄺偉志牧師

在後疫症年代,教會要有效進行福音工作,需要再認真思想在「網絡宣教」的問題:
網絡宣教須具備辨識力
今天盛行如YouTube等如海量的「自媒體」趨勢,全球的網絡地圖和地貌,經已大大改變,而人們使用網絡的行為亦改變了不少。我們要細心思考辨識,各種社交媒體,網絡社交軟件等各種不同的功能,是否真的能有效成為一個宣教有效的媒體工具。另一種辨識力,現在網絡世界的假新聞 (Fake News) 充斥,使人不辨真假,需要懂得分辨。
「玩爛了」的社交網絡
使用網絡傳福音,常聽到有一個策略,就是使用 Facebook 等社交網絡軟件,聯繫不同的朋友,甚至期望接觸不同的新朋友或陌生人。經驗卻告訴我們,要在網上建立真誠信任的關係,絕不容易!例如,兩個本來不認識的人,在網絡上結交認識,可是因為 Facebook 的建立戶口的政策過於寬鬆,並不需要你提供真實的名字,這導致很多的假用戶出現,所以在該平台所結交到的朋友的關係是相當薄弱,相信大家都聽過相關的騙案。另一方面,各種異端(尤其「東方閃電/全能神教會」),大量使用這個漏洞成為網絡傳教大軍。因此,現今在網絡上與一些陌生朋友傾談接觸,其實不宜一下子過於進取地直接傳教。
網絡宣教士的新想像
雖然不容易,但筆者認為進行網絡宣教,仍是充滿契機。後COVID的時代,人們都「被訓練」常常使用電腦和手機上網看影片,並社交會議軟件與別人溝通傾談,也成了全人類的新常態,現在使用者的年齡層擴闊了很多。故此,從福音傳播的角度來看,在網上傳福音的契機,實在比以前更大。就以YouTube為例,有不少教會及牧者選擇以YouTube或其他類似平台為傳播福音的橋頭堡。一方面,相比以往要錄製有質素的影片,現在的技術成本可以非常低,使用一般會議軟件已足夠做到有一定質素的影片,所以在這契機中,必須興起更多些帶福音使命的網絡宣教士投入參與。
從網上關係到建立實體關係
網絡佈道者須緊記,網上的關係並非永恆,最重要是建立「實體」的、面對面的真實交往關係,這才是佈道的終極方向。例如,在澳洲華人大都是移民的群體,人在外地,人生路不熟。上文說到在網上不容易建立信任的關係,不過在 Facebook 的一些移民圍爐群組中,較容易找到支援,同聲同氣,彼此不認識的人,較容易在該些群組中進一步建立實質關係。又例如,在過往幾個月的疫情期間,我們教會有幾位肢體接受了如何在網絡使用會議軟件進行「福音性查經」的訓練,立刻學以致用,成功領人歸主,最激勵的是在短短半年內,她們建立了面對面實體的關係後,有兩位姊妹信主後領全家大小一起參與教會聚會,還受洗加入了教會!可見,只要使用得宜,社交會議軟件更可作探訪和跟進,這個模式是非常實際的。佈道的終極目標是使人成為真門徒(太28:18-20),要將人完完全全帶到神面前,引領他們與弟兄姊妹建立實體的關係,真正融入教會群體實在至為重要!
(本文節錄自鄺偉志牧師登載於《2021年國宣年刊》主題文章)